top of page

有牛奶吗?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振兴整个行业


有牛奶吗?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振兴整个行业
有牛奶吗?

销量下滑催生的文化口号

20 世纪 90 年代初,美国人喝的牛奶越来越少。加州牛奶加工商委员会(CMPB)需要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扭转这一趋势。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?历史上最具标志性、最经久不衰的营销口号之一: 有牛奶吗?


1993 年,在广告代理公司 Goodby Silverstein & Partners 的帮助下,这项活动颠覆了传统的饮料营销方式--不是宣传牛奶对健康的益处,而是渲染没有牛奶的痛苦。


在波士顿浪潮,我们研究了这一活动,以了解战略创意和文化时机如何使最日常的产品也能令人难忘。


挑战 让牛奶再次 “酷 ”起来

CMPB 的使命很明确:在经历了多年的下滑之后,提高全州的牛奶销量。但他们必须应对一个重大挑战--在越来越多的苏打水和果汁充斥的市场中,牛奶已经失去了意义。


原因何在?人们通常并不渴望喝牛奶,但当牛奶缺失时,他们会真正注意到。


活动战略分解

1. 简约而不简单

“有牛奶吗?"这句标语简短、不符合语法,让人过目不忘。它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情感,并最终引发了模仿。

2. 以幽默和戏剧的方式启动

第一个广告片 “Aaron Burr ”于 1993 年播出,由当时崭露头角的迈克尔-贝(Michael Bay)执导。广告中,一名男子因为没有牛奶冲花生酱三明治而输掉了价值 10,000 美元的琐事比赛。该片聪明、有趣,极具亲和力。

3. 名人牛奶胡子

该活动通过平面广告向全国推广,从碧昂丝到青蛙克米特等名人都留着牛奶胡子,使牛奶成为跨时代的时尚。

4. 一致的品牌声音

每一个广告、海报和产品广告都忠实于 “有牛奶吗?”的声音--干巴巴的幽默、简约的视觉效果,以及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:别喝完了。


成果: 从实用工具到流行文化标志

  • 📈 活动结束后,加利福尼亚州的牛奶销量增加了 1,500 万加仑

  • 🧠在全国范围内,“有牛奶吗?”口号的品牌召回率超过 90

  • 🎯 25 年以上的文化相关性和数十个品牌模仿(甚至 Google 也使用了:"Got Search?)


有牛奶吗?"活动的天才之处在于它改变了人们的对话方式:

  • 💡 推销缺失,而不是产品--强调没有你的产品会出什么问题,可能比强调好处更有力。

  • 😂 使用幽默,保持亲和力--轻松、人性化的语气能建立信任,使广告令人难忘。

  • 🌟 建立一致性,而不是杂乱无章--统一的品牌声音在不同媒体上放大,会产生持久的认同感

  • 📸 利用流行文化--名人合作不仅魅力四射,而且使牛奶多年来一直占据头条。


“有牛奶吗?"是简洁与情感共鸣结合的光辉典范。它将一种日渐式微的主食变成了一种文化记忆,并在数十年间一直深入人心。


在波士顿浪潮,我们相信任何品牌,无论多么日常,都可以通过创意定位、情感故事和文化相关性来创造影响力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